[大眾日報]沿著高速看山東·從滿足基本需求到激活路衍經濟——高速服務區變身文旅綜合體
2021-06-25□ 本報記者 常青
迎著六月的海風,記者駕車沿榮烏高速一路向東,很快就到達了海濱城市威海。無需繞路,由榮烏高速直接轉入威海濱海大道,就來到了當地著名的旅游景觀公路。近日,公路上的山東高速集團海螺灣休閑驛區迎來了大批游客,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剛進入濱海大道,左邊是海、右邊是山的美麗景觀讓人眼前一亮。郁郁蔥蔥的松林與波光粼粼的大海交相輝映,一路美景盡收眼底,讓人感到愜意。抵達海螺灣休閑驛區時,一輛京字頭的私家車與記者同步到達,這是一家從北京特意來此游玩的旅客,車主王先生告訴記者,帶著孩子來,吃、住、玩全在這里,特別方便,這一趟來得值。
據海螺灣休閑驛區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個休閑驛區總占地面積近700畝,含一個占地近500畝的“動”樂園——奇遇小螺號兒童成長樂園,與一個占地約200畝的“靜”公園——德國十二感官體驗場,配有加油站、特色餐飲民宿、生態停車場、超市、衛生間等附屬設施,集停車休憩、親子游學、感官體驗、休閑度假等功能于一體,也是我省首個AAA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
“沒住過海草房,就不算到過威海。”記者在海螺灣驛區看到,其主體建筑設計為漁家海草房,致力于傳承和弘揚地方特色文化。民宿中所有的客房均還原漁家炕樣式,采用傳熱器導熱,冬暖夏涼,舒適環保。在海螺灣特色餐廳,濃濃漁家風味的小船海鮮、玉米餅子、小園蔬菜,充分展示了膠東漁家特色。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威海東部濱海新城首個建設完工并投入使用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海螺灣休閑驛區提供就業崗位約200個,有效解決了周邊村鎮居民就業問題。自開業以來,驛區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游客,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旅游業振興。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動交通運輸主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路衍經濟,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像海螺灣休閑驛區這樣的“交通+”案例還有很多。
從濟南出發沿著濟廣高速西行不久便能到達長清服務區,這是我省首個高速公路“文化+旅游+商業”綜合體。服務區從主樓裝修到內部業態,都與市區內的大型商超無異,品牌、商戶達到30余家,基本實現了同城同價,經濟實惠。
位于京臺高速上的德州服務區是我省的北大門,這里直通京津冀,八成以上都是外省過境車輛,因此也成為展示齊魯特色的重要窗口。在德州服務區內,可以看到扒雞元素隨處可見,除了多個品牌的扒雞售賣窗口,還有扒雞主題博物館、扒雞制作現場演示區等,充分展示了德州的地域特色。采訪中記者看到,扒雞售賣展柜前顧客絡繹不絕,不少人當場拆封品嘗或團購回家贈送親朋好友。
從最初只能滿足接水、如廁等基本需求到如今不斷豐富經營業態,我省高速公路服務區持續升級改造,挖掘路衍經濟潛力。
“要想發展服務區就要跳出服務區去看服務區。”山東高速服務開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磊認為,服務區具有串點連線成面的平臺優勢、優質成熟的路網體系以及巨大的人流客流資源。“現在我們正在積極探索打開服務區的后門,對外開放經營,實現人流物流互通,培育以服務區為中心、以商業綜合體、能源綜合補給、文旅、物流等為代表的產業或產業集群。同時,基于整個路網資源,將地方的文化、產品、特色推向全省、全國。最終,通過路域外產業拓展、路域內資源整合兩種方式,將服務區打造為路衍經濟的重要陣地和集聚中心。”
相關媒體鏈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10625/Articel04002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