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守主業、深改革、重創新、強責任,山東高速集團邁出高質量轉型發展新步伐
2021-06-10資產規模突破1萬億元,約占山東省屬企業資產總額的三分之一;累計新建、改擴建24條高速公路、總長度1995公里;建成世界最大規模八車道公路隧道群、全國首個高速公路改擴建綠色科技示范工程;“齊魯號”歐亞班列年開行量躋身全國第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標任務提前完成,三項制度改革考核獨占鰲頭……這是山東高速集團“十三五”期間交出的華麗答卷。
近年來,山東高速集團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守主業、深改革、重創新、強責任,各項工作取得跨越式進展,邁出高質量轉型發展新步伐。
聚焦核心主業
打造高速公路“升級版”
作為山東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主力軍,山東高速集團始終堅守主責主業,不斷加大高速公路投資建設力度,強化交通運輸在經濟發展中的先導作用。“十三五”期間,集團累計投資新建、改擴建24條高速公路、總長度1995公里,助力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7400公里,重回全國第一方陣,再次擦亮了“山東路”招牌。
眾所周知,交通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大、投資周期長、收益見效慢,還面臨征地拆遷等一系列問題。為破解建設難題,山東高速集團按照“共建共享”理念,探索形成與地方政府共同出資組建項目公司推進工程建設的模式,調動了地方政府參與高速公路建設的積極性。集團先后與濟寧市、濰坊市簽署協議,共建濟南至微山高速公路濟寧新機場至棗菏高速段項目、濰日高速濰坊連接線項目,成為新模式首批落地項目。
對外優化合作模式的同時,集團也在內部資源整合上重點發力。2018年底,集團成立建設管理集團,專門負責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的投融資、建設和管理。近期,又在建設管理分公司基礎上成立基礎設施建設公司,進一步將優勢資源向建設板塊傾斜,理順高速公路建設管理體制,有效釋放了發展動能。
2020年,實施聯合重組后,山東高速集團進一步加大高速公路建設力度。重組后一個月內,密集出臺《公路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等5項管理制度,打出工程管理“組合拳”,大大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步伐。僅2020年一年,就建成9條、總長875公里高速公路。特別是,當年11月26日,京滬高速改擴建、濟南大東環、嵐羅、濰日連接線項目同時通車,創我省高速公路同日建成通車數量和里程之最,在山東交通發展史上寫下了重要一筆。
起步即提速,開局就爭先。2021年,山東高速集團將在原計劃投資703.7億元基礎上進一步加碼,投入724億元加快高速公路重點項目建設,確保京臺高速泰安至棗莊段改擴建項目等5條、342.9公里高速公路年內建成通車,京臺高速濟南至泰安段改擴建項目等10條、694.5公里高速公路年內開工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撐。
延伸產業鏈條
組建交通產業“集團軍”
“要突出產業基礎再造,重點圍繞‘十強’產業建鏈強鏈補鏈。”今年2月18日,在山東省2021年工作動員大會上,省委領導就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發出動員令。
作為山東基礎設施領域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山東高速集團牢記省委、省政府賦予的職責使命,深挖傳統優勢主業潛力,做好產業協同推進、產融結合文章,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盡顯風采。
7745公里已通車高速公路、540個收費站、175對服務區(停車區)資源,給山東高速集團做強傳統優勢產業板塊、做優路衍產業板塊提供了廣闊舞臺。累計投入64億元,新建、改擴建服務區近140對,率先出臺服務區運營管理服務標準規范,硬件設施和服務水平行業領先。實施品牌化發展戰略,構建“服務區+”產業體系,業態達到30余種,打造自主品牌10余個,成為亮麗的“山東名片”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同時,集團依托高速公路路網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打造以“分布式倉儲+網絡化配送”為主要特征的高速公路物流骨干網,項目入選山東省“智慧物流專項示范工程”;積極推動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建設,已建成倉儲面積54萬平方米,青島西海岸智慧物流產業園區和臨沂高新物流產業園入選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名單。
集團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沿線資源,在大力發展光伏新能源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向氫能源、生物質能源等新能源產業方向發展。著力將濟青高速打造成全國首條氫能高速走廊,在濟南東、濰坊西、淄博等服務區建成“油、氣、氫、電、光伏”五位一體的綜合能源試驗點。
集團在智慧交通領域不斷探索。在京臺高速改擴建泰安至棗莊段建設山東首個智慧高速示范項目,打造體現山東特色、山東模式的智慧高速樣板工程。建成我國“測試里程最長、測試場景最豐富、測試環境最真實”的智能網聯高速公路封閉測試基地,開展車路協同、無人駕駛等領域前沿科技研究。ETC業務全國領先,用戶突破2600萬,占全國的1/8;日均交易額2.6億元,占全國的1/4,并以此為依托,為車輛用戶提供數據科技、互聯網加油、智慧停車、智能洗車等涉車綜合服務,引領智慧交通未來新業態。
為支持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集團在銀行、基金、融資(金融)租賃等業務領域持續發力。2020年10月,集團控股的威海市商業銀行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實現2500億元資產證券化,成為2020年境內外成功上市的唯一一家城商行,資產證券化工作超額完成省國資委考核目標,形成共建共享共生共贏的產融生態。
瞄準行業前沿
爭當改革創新“先行者”
今年4月20日,山東高速集團創新研究院在濟南揭牌成立,構建起從戰略規劃、技術研發、技術集成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科技創新體系,打造全國交通行業創新高地。
成立創新研究院,是山東高速集團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個縮影。
為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集團積極推動科技體制機制改革。2018年,設立專門科研管理機構——科技創新發展部;2020年,組建專職研究機構——創新研究中心,構建“創新中心—創新分中心—科研平臺”三級創新體系;2021年,在創新研究中心基礎上組建創新研究院,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
理順體制機制的同時,研發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也不斷加大,“十三五”期間,集團科研經費年均增長率超100%,2020年投入12.67億元,是“十三五”初期的20倍,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128人,人才規模居省屬企業前列。
一系列舉措的實施,帶來的是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十三五”期間,集團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等省級獎項17項,授權專利800余項,制修訂各類標準52項,軟件著作權及軟件登記300余項。集團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2家、瞪羚企業3家、獨角獸企業1家,國家級科研平臺1個、省部級科研平臺52個,企業級基礎科研平臺82個,凝聚起科技創新強大合力,推動企業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
在企業改革方面,山東高速集團也走在省屬企業前列。2020年,集團完成63戶企業混改,混改企業戶數占比和資產占比雙雙突破70%,提前一年完成省國資委任務目標。提前2個月完成10戶僵尸企業處置,清理退出非主業企業15戶、低效參股企業7戶。三項制度改革縱深推進,搭建起“1+3+N”制度體系,全員績效考核、薪酬與考核掛鉤覆蓋率均達到100%,88戶企業納入省國資委中長期激勵試點,占試點總數的一半以上。招商引資、降杠桿減負債、退休人員社會化移交等改革任務均圓滿完成,成為國企改革“先行者”。
勇擔社會責任
當好攻堅克難“排頭兵”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中央、國務院對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進行了表彰。山東高速“第一書記”團隊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是山東省屬企業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團隊。
2012年以來,集團連續8年共選派6個批次、21名“第一書記”,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15億元,幫包貧困村21個,幫助1068戶、3421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目標。同時,集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高速公路服務區開設專柜、舉辦專賣活動,幫助周邊群眾銷售農產品近百萬斤;還主動與山東援疆“大倉東移”工程對接,在省內20個服務區設置“喀什好味道”援疆消費扶貧專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不僅脫貧路上有山東高速人奮斗的足跡,橫貫亞歐大陸的鐵路線上也有山東高速人忙碌的身影。
5月22日,集團統籌運營的“齊魯號”歐亞班列成功發運首班冷鏈專列,暢通了山東的國際冷鏈物流通道,為促進上合組織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經貿往來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1至5月,“齊魯號”歐亞班列已累計開行725列,同比增加19.27%,其中,外貿進出口班列開行543列,占比達74.9%。年內新增運營線路7條,城市間線路增加至47條,可直達“一帶一路”沿線19個國家49個城市,已累計為海爾、山東電建等省內重點外貿企業開行定制化班列166列,搭建起東連日韓、西達歐亞的海鐵聯運國際物流大通道,為山東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撐。
履行社會責任是國有企業的天職。疫情期間,山東高速集團自覺擔當、勇挑重擔,每天有1.5萬名員工奮戰在高速公路運營一線,聯合有關部門設立防疫檢測點437個,無償投入1000多萬元為防疫工作提供物資保障;設置綠色通道630條,保障抗疫物資和醫患人員優先快速通行;創新集中養護模式,大幅縮短大中修工期,提升通行效率;設置7處應急物資分撥站,優先為抗疫物資運輸提供保障;累計減免通行費、房租100億元,為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63億元,集團及廣大員工捐款捐物總額超2500萬元,彰顯了國有企業責任擔當。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山東高速集團將堅守國有企業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以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為主題,以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山東高速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推動紅色、創新、質量、卓越、活力、文化“六型山高”建設,為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媒體鏈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10610/Articel08002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