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京臺高速改擴建工程出實招確保“兩不誤”
2020-02-28□ 本報記者 常青
2020年我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全面掀起建設熱潮,疫情當前,如何保障工程施工與疫情防控兩不誤?近日,記者到我省重點高速公路項目——山東高速京臺高速泰安至棗莊段改擴建工程進行了探訪。
京臺高速泰安至棗莊段改擴建工程五標段全長43公里,貫穿滕州市全境。在已經全面復工的施工現場,一架無人機正在上方盤旋巡航。承建該標段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面對疫情,項目部創新監測方法,將原先用于觀測泥塘、溝壑等特殊地形的無人機用于監測工人有無佩戴口罩、是否在規定范圍內活動等,一旦發現問題,就有工作人員趕往現場處理。
保證施工的前提是人到位,然而疫情防控最忌人員聚集,為解決這一矛盾,項目部創新采用了作業面間隔施工與不同工序錯峰施工的新型作業模式。可這樣一來施工效率不就降低了嗎?山東魯橋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偉表示,項目部已實行輪班倒制度,原先都是白天統一施工,晚上集體休息,如今變同時干為分開干。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缺人仍是影響施工進度的現實問題。對此,山東高速建設管理集團副總經理侯福金表示,這就需要從“加人“和“減人”兩個層面下功夫。
加人,就是盡可能補充施工人員投入建設。務工人員經常是一支施工隊居住在同個村莊,針對這種情況,項目部實行“點對點”包車,在做好防疫基礎上,統一將他們接回。同時積極與當地有關部門配合,在征求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吸納本地勞動力加入,僅五標段就已吸納百余人。“減人就是更大范圍、更高頻率地使用機械換人、采用自動化減人,用預制裝配代替現澆施工,改良施工工藝以減少人工的方法。”侯福金向記者舉了個例子,一般一個蓋梁主筋(鋼筋)需要4、5名工人在現場加工拼接3天才能完成,現在隨著鋼筋加工機器人的投入使用,一個蓋梁主筋只需要一名工人操作半天即可完成。
截至目前,山東高速京臺高速泰安至棗莊段改擴建工程進場施工人員已達3200人,參與施工的各類機械設備1500余臺套。自2月10日復工以來,項目已完成投資1.4億元,基本達到原計劃進度。
相關媒體鏈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00228/Articel04005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