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頭版]山東高速建設者的別樣中秋
2019-09-16□ 本報記者 常青
2019年的中秋節(jié),山東高速建設管理集團副總經理侯福金起得比平時更早一點。
這一天,除了要沿著正在改擴建中的京臺高速沿線巡視一個來回,調度項目進度,檢查工程安全、質量之外,作為項目辦主任的他,還要給施工單位的一線職工送去節(jié)日的關懷與慰問。結束一天的工作,在位于曲阜的辦公室與臥室結合的一間小屋里,侯福金度過了他在工地上的第23個中秋節(jié)。
總是在路上、在異國他鄉(xiāng)……侯福金的中秋與眾不同。
時光倒回到20多年前,1997年的中秋節(jié)是侯福金在工作中度過的第一個節(jié)日。那年,剛剛大學畢業(yè)的他來到京福高速(京臺)濟南第二黃河大橋擔任質檢員,除了干本職的技術服務工作,還要扛材料,搞施工。施工環(huán)境艱苦,50米的大橋沒有電梯,就靠著腳手架徒手往上爬;住在“土板房”里,一拳就能把墻戳個窟窿。但侯福金卻沒覺得苦,能夠投身交通大發(fā)展的浪潮,他壯志滿懷。那一年的中秋節(jié),侯福金領到了兩個半斤的大月餅。
2000年的中秋節(jié),侯福金在京福高速泰安至曲阜段參與建設,這是他婚后的第一個中秋節(jié),依舊沒有回家。這一年的6月,他和妻子在工地上參加了集體婚禮。為了不耽誤工期,儀式后,侯福金直接換了衣服繼續(xù)干活。
2007年的中秋節(jié),侯福金過得有點“晃悠”。彼時,他擔任青島膠州灣大橋技術負責人,無數(shù)次“漂”到海上考察、咨詢、研究,先后克服了高鹽高堿強腐蝕等難題,與同事攜手完成了這件驚艷世界的作品。為了便于施工,工人在海上搭建了臨時住所,侯福金坐著移動船來到海上板房,在膠州灣的碧藍海水上度過了屬于建設者的中秋節(jié)。
2011年的中秋節(jié),侯福金過得有點“熱”。那年的中秋,他是在赤道邊度過的。當時,侯福金作為項目經理來到安哥拉首都羅安達參與一項市政援建項目。走出國門,侯福金深知自己在外傳遞的不僅是山東高速集團的道路施工技術,更是中國企業(yè)的責任與擔當。最終,克服傳染病肆虐、施工環(huán)境惡劣等問題,援建順利完成,得到當?shù)卣叨仍u價。這一年的中秋節(jié),他作為中資企業(yè)代表來到中國駐當?shù)厥桂^,與當?shù)卣硪黄疬^節(jié)。這個在中國代表著團圓的節(jié)日,在非洲大地上得到了另一種詮釋。
相關媒體鏈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90914/Articel01005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