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山東高速:大橋長隧打開省會東南大門
2017-12-28濟南東南二環延長線項目提前一年建成通車,打造世界最大規模八車道公路隧道群
山東高速:大橋長隧打開省會東南大門
“十三五”期間集團加快推進總投資2200億元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項目,服務全省新舊動能轉換
□常青 戚加絢 吳榮欣
大橋長隧首尾相連,泉城東南一朝暢達。
由山東高速集團投資建設的濟南東南二環延長線項目將于12月27日24時建成通車,濟南東部、南部出入口徹底打通,5座互通立交橋實現無縫交通轉換,高架快速路實現互聯互通閉環成網。
耗資72.3億元,提前一年完工實現通車,山東高速集團以不畏艱難的鐵軍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向世人展示了言出必行的大型國企風范,圓滿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給的任務,實現了對省城人民的莊嚴承諾。此舉,不僅能為省城人民提供出城便利,緩解濟南城區交通擁堵壓力,還將助推省城濟南充分發揮新動能,帶動周邊城市共同發展。
攻堅克難,暢通省會發展經脈
濟南東南二環延長線項目由濟南繞城高速濟南連接線(二環東路南延)和京滬高速濟南連接線(二環南路東延)組成,2015年8月開工,由山東高速集團投資建設。項目東達京滬高速,西連京臺高速,北接青銀高速,南接青蘭高速東線,可實現與濟南周邊多條高速公路交通出行的便捷轉換。建成后對于完善濟南市高速路網體系,拓展濟南市發展空間,促進泰安、萊蕪等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發展,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將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可謂是省會濟南的黃金延長線。
濟南東南二環延長線項目全長21.59公里,橋隧比高達64.7%,主線設八車道隧道6座,全長9.74公里,如條條臥龍般盤踞于連綿公路之上,其雄偉壯觀之姿令人嘆為觀止。其中3101米的漿水泉隧道是目前世界最長的八車道公路隧道,龍鼎隧道、老虎山隧道、港溝隧道緊跟其后,分列世界最長八車道公路隧道第2、4、5位。在橋梁方面,5層大型互通立交——搬倒井互通立交最高處24米,占地478畝,相當于16個足球場大小,是我省最大的城市公路互通立交,二環東路、南路快速路在這里交會,繼而實現全方向交通轉換。此處還特設公交專用匝道1對,規劃有無軌電車公交線路,二環南路通過搬倒井立交、老虎山隧道可直達旅游路、經十路,“怪坡”區域不通公交從此成為歷史。
如此規模龐大的工程,施工難度之大、技術之復雜,均是世界級的。據介紹,為有效緩解濟南市交通擁堵問題,東南二環項目全部采用八車道設計標準,6條隧道開挖寬度達20米,斷面達219.8平方米,屬超大斷面公路隧道,施工難度極大。且項目穿越濟南5A級風景區、泉水涵養區、人口居住密集區等多個特殊區域,沿線地質復雜,存在斷層、破碎帶等重大災害源,受泰山—濟南泉域水系影響,地下水豐富,施工存在塌方、雨季涌水等風險。項目全線位于市區,還存在鬧區運輸、炸藥管制、場地狹小、作業時間受限、環保形勢嚴峻等突出問題。
道阻且艱,只得迎難而上。自立項以來,山東高速集團一手抓工期,一手提質量,始終秉持科學謀劃、創新管理原則,不斷加大投入,在施工過程中遇山開隧、遇溝架橋,連續刷新著建設記錄。去年9月,全省第一條八車道公路隧道——小嶺隧道提前兩個月安全貫通;今年6月,濟南東南二環項目樞紐工程——燕山立交橋改建工程提前13個月順利完工;今年7月,老虎山隧道左洞提前8個月實現貫通……記錄的背后,是4000余名參建人員的超常付出和執著堅守。他們常年駐扎在項目現場,忍耐高溫高濕的工作條件,每周只有一個休息日,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斗的鐵軍精神詮釋著責任的內涵,為這個超級工程提前一年通車提供了堅強保障。
創新先行,打響“山東的隧”品牌
面對世界最大規模的公路隧道群,山東高速集團在項目運作模式、建設技術、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在保障工程質量的同時,盡可能地縮短工期,為國內八車道城市隧道建設提供了獨特的樣本和寶貴的經驗。
由于東南二環項目隧址區存在斷層、破碎帶、溶洞等復雜地質問題及開挖斷面大、淺埋、小凈距等技術難點,山東高速集團選擇9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專家咨詢委員會,進行全過程技術把關;與山東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合作開展了復雜城區環境下大跨度公路隧道群建設關鍵技術專題研究,有效避免洞口失穩、塌方、突水涌泥等災害,建立了我國雙線八車道公路隧道設計、施工行業標準和工程示范基地。今年4月,由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組成的專家考察團來到漿水泉隧道現場觀摩考察,認為正在建設的這種大斷面、多車道的隧道施工難度極大,東南二環項目為國內公路交通和城市地下工程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在項目運作模式上,東南二環項目在全省率先試水設計施工總承包和入股施工一體化模式。設計施工總承包將設計、施工緊密結合,既能通過優化設計節約工程造價、減少安全風險,又可壓茬進行設計、施工、采購等工作,可以合理縮短建設工期。面對概算投資72.3億元、平均每公里造價3.3億元的高昂建設成本,山東高速集團打破常規,在全國首創“入股施工一體化”融資模式,在合理合規的前提下,由資質高、信譽好、實力強的施工單位中標并出資入股,引進中鐵、中建資金入股18.5億元。“通過這種模式,不僅緩解了資金壓力,施工方既是項目股東,又是項目建設者,加快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極大調動,施工進度屢創記錄。”山東高速濟南東南二環項目負責人表示。
一系列新裝備、新材料、新技術、創新工法的使用,也保障了施工進度與質量。例如,在項目隧道IV級圍巖施工中創新性地提出了半部CD法,相較于CD法施工快,安全高效;在Ⅲ、Ⅳ級圍巖中開展光面爆破技術,提高了施工質量和安全系數;在隧道防火涂料施工中,采用三次噴涂掛網工藝,特別是首次采用第一層邊噴邊掛網技術,這樣防火涂料不僅掛靠牢固,厚度和平整度也得到有效保障。在施工過程中,項目引入三臂液壓鑿巖臺車進行錨桿鉆孔作業,系統錨桿打設時間由原來的8小時縮短到2小時,用工數量由15人減少到2人;引入濕噴機械手,每一循環噴射時間由原來的5.5小時縮短到3.5小時。
工程的高品質,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之中。在東南二環項目,每一個即使看不見的角落都悉心打磨、精雕細琢。為了解決路面施工傳統攤鋪機梯隊作業產生的接縫問題,項目部特別引進了中大抗離析PowerDT1900超級攤鋪機,最大攤鋪寬度達19.5米,實現全幅攤鋪,確保瀝青面層厚度一致、平整、均勻。為了保障行車安全,在隧道壁安裝主動發光閃爍輪廓標,能夠有效克服被動反光輪廓標因受污染而失去反光能力的缺陷,引導駕駛員安全行車。
在安全保穩方面,山東高速集團研發了隧道群施工全過程安全管理與風險決策系統,施工過程中動態獲取地質、環境、人員、物資等綜合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和風險辨識,提前發現和規避安全事故,最終形成了一套集視頻監控、施工綜合信息反饋、動態風險評估于一體的大數據管理平臺與應急決策系統。項目建設過程中,未發生一起安全責任事故。
如今,伴隨著濟南東南二環項目的正式通車,世界最大隧道群集體亮相,“山東的隧”品牌從此鑄就。
不忘初心 當好大交通領頭雁
近年來,山東高速集團大交通戰略布局不斷拓展,其內涵得到不斷充實與完善。今年10月,由山東高速集團控股建設的我省有史以來建設里程最長、投資規模最大的鐵路項目——總長494公里、總投資750億元的魯南高鐵完成日照至臨沂段的首個箱梁架設,從開工到架梁僅耗時5個月,比國內其他高鐵項目11個月的平均時間縮短了6個月,創造了國內高鐵建設新速度。11月,由高速集團投資30億元建設的山東高速濰坊港正式開港運營,成為全省首家擁有深水碼頭的省管企業,大交通的主業格局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要速度,更要品質。近幾年,山東高速集團憑借前沿技術的運用與創新管理的嘗試,著力自身品牌建設,享譽全國的“山東的路”“山東的橋”都被貼上了高速制造的標簽。
山東高速集團的高速公路產業,從最初運營管理一條半高速公路,到如今擁有通車高速公路280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700公里,經營領域立足山東,輻射四川、河南、云南、湖南、湖北等省份。憑借優質的資產、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品牌,在全國同行業第一個榮獲全國質量獎。12月,山東高速顛覆傳統,創新“服務區+”理念打造的全國首家智慧型、體驗式服務區——泰安服務區西區正式開業運營,成為引領全國行業發展的又一重大創新。目前,省內所屬44對服務區均在同步提升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全力打造中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第一品牌。
繼“山東的路”品牌叫響全國后,山東高速集團在橋梁建設上再創新高度。歷時5年艱苦努力,投資100億元,成功攻克高鹽、高堿、常腐蝕、常冰凍等世界級技術難題,目前世界已通車最長跨海大橋——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在膠州大地跨海而生。在2013年第30屆國際橋梁大會上,大橋被授予“喬治·理查德森獎”,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橋梁工程獲得的最高國際獎項。大橋獨創的“水下無封底混凝土套箱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是近年來我國交通行業領域唯一獲此殊榮的科研成果。
“十三五”期間,山東高速集團共承擔總投資2200億元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項目,目前所有任務均按計劃加速推進。控股的濟青高鐵線下工程全線貫通,將于2018年底建成通車;濟青高速改擴建工程已完成第一次施工轉序,將于2019年完工;魯南高鐵臨沂到曲阜段、日照至臨沂段已開工建設,曲阜至菏澤段、菏澤至蘭考段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全線將于2019年底通車。
筑夢千萬,交通先行。未來,山東高速集團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繼續當好我省大交通行業的領頭雁,以不辱使命的負責精神,努力打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精品工程、惠民工程,發揮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先導作用,為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經濟文化強省不斷注入高速力量。
媒體鏈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71227/Articel08002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