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通車 結束“青黃不接”歷史
2011-06-30人民網青島6月30日電 今天10點18分,一橋連三島,天塹變通途,青島人民企盼多年的“青黃”相接的夢想實現了——青島膠州灣大橋通車。至此,從膠州灣東岸青島市主城區到膠州灣西岸黃島區的繞行,即“青黃不接”歷史宣告結束。大橋開通后,從青島主城區至黃島區,由目前高速公路通行的1.5小時、輪渡通行的40分鐘,可節省時間20分鐘,路程可縮短近30公里,一個大青島城市框架橫空出世。
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姜異康,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北海艦隊政委王登平,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王軍民,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李群,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夏耕,日本、韓國賓朋,參建單位及市民代表等出席了開通典禮。
青島膠州灣大橋,東起李滄區李村河口收費站處,西止黃島區紅石崖鎮龍泉王家社區,大橋連接起青島、黃島和位于城陽區的紅島;青島膠州灣隧道,從黃島區薛家島止青島主城區云南路、四川路隧道口。目前,青島市規劃的東西跨海通道“一路(青島膠州灣高速公路)、一橋、一隧”的目標已實現。
據介紹,膠州灣大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2007年5月全面開工建設,歷經4年。大橋工程全長41.58公里(已建成36.48公里),其中海上主橋28.8公里,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是我國北方冰凍海域第一座特大型橋梁集群工程,橋型有斜拉橋、懸索橋、海上立交等,被稱為“中國橋梁博物館”。大橋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兼城市快速路八車道,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橋梁寬度35米,設計基準期100年。
青島是山東經濟發展的“龍頭”,如今又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因青島市傳統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在膠州灣東岸,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原有的規劃格局、有限的城市建設用地已經阻礙了這座城市的發展。為此,青島市政府2003年就決定實施“大青島”戰略,即挺進膠州灣西岸,沿著800多公里海岸線,把青島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但是,連接東西兩岸的通道只有兩條——環膠州灣高速公路和輪渡,而且早已難負重荷。據專家測算,到2020年青島與黃島之間至少需要20條車道。因此,投資建設青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膠州灣大橋,成為“大青島”發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