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生活因“橋”而變
——青島、紅島和黃島進入“同城時代”
2011-06-20
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的建成,使曾經的天塹變為通途,青島市城市格局為之一變。整個大青島區域,交通將更加快捷,旅游業、房地產業率先迎來發展良機,市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變化。
29分鐘跨越膠州灣
6月9日下午,經大橋建設管理方許可,記者乘車從黃島到青島,搶先體驗了一把大橋之旅。
3點52分,記者乘車從黃島駛上大橋;3點56分,到達大沽河橋;4點07分,到達紅島海上立交;4點21分,抵達青島。用時29分鐘,記者輕松跨越膠州灣。
司機羅師傅說:“在跨海大橋上開車的感覺挺好,就跟在普通高速公路上開車一樣,但風景很美。”
被問到大橋正式開通后會否選擇走大橋時,羅師傅表示,走大橋比走環膠州灣高速縮短了30公里路程,節省20分鐘時間,也降低了油耗和車輛磨損,以后肯定會從大橋上走。
根據此前公布的大橋車輛通行收費標準定價初步方案,7座(含)以下的小型客車收費標準為60元/車次,載重貨車按計重費率計征車輛通行費,客運車輛按車型計征車輛通行費。交通運輸部門綜合各種因素進行計算得出的結論是,按照小車60元的收費標準,跑一趟大橋平均可節省30.5元。
膠州、膠南和高新區成為“大青島”的一部分
高先生家住李滄區,是一家外貿企業的老板。城陽區紅島街道的特產——蛤蜊,對他很有吸引力,一說起帶著家人到紅島東大洋村挖蛤蜊的經歷就興奮。
以前去紅島,高先生都是走環膠州灣高速公路,路雖不遠,但畢竟要繞個彎子。“大橋通車后,我從家出發,半個小時就能到紅島,以后去挖蛤蜊更方便了。”高先生說。
紅島街道辦事處的趙先生向記者介紹,跨海大橋通車后,將大大增強紅島與青島、黃島的聯系,紅島將和黃島、青島跨入同城時代,對紅島的招商引資、旅游、產品外銷肯定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6月底大橋通車時,紅島也將舉辦熱鬧的蛤蜊節,交通方便了,有望吸引更多市民參加。
不僅青島、紅島和黃島進入同城時代,膠州、膠南、高新區也成為“大青島”的一部分。其中,膠南市充分利用大橋建成的機遇,高起點推進中央商務區、大學科研區、靈山衛組團等重點區域規劃開發,突出抓好世貿集團城市陽臺、卓越集團金融廣場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功能新區。
旅游業地產業受益明顯
對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的修建,房地產市場反應熱烈。記者撥打黃島幾處樓盤的售樓電話咨詢,銷售人員都把交通條件的改善作為一個賣點加以推薦。
位于黃島區的“亞丁海岸”樓盤,2009年7月開盤,當時每平方米均價在1萬元左右,現在價格為1.25萬元。售樓處的張小姐介紹,最近,大橋即將開通的消息大家都很關注,來看房的人也不少,其中有相當比例是來自濰坊等外地的客戶。而修建大橋膠州連接線工程的消息傳出后,膠州房價聞聲而漲,現在最高價格達到每平方米1.3萬元。
大橋的建成把青島和黃島、膠南的沿海旅游資源連成了片,旅游發展迎來新的機遇。
黃島區目前在建的青島海上嘉年華項目,是個超大型室內水上游樂、商業綜合項目,是以度假為核心的多元化旅游產品。該公司負責人認為,項目建成后,借交通改善之力,將改變黃島旅游因季節原因而出現的淡旺季之分,甚至改變青島旅游冷熱不均的形勢,吸引青島旅游的重心由東重西輕向東西平衡過渡。
借著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的建成,以“四山(大珠山、小珠山、鐵橛山、藏馬山)、兩灣(靈山灣、龍灣)、一臺(瑯琊臺)、一島(靈山島)”為核心的膠南旅游將實現與青島城區的對接。扳著手指把膠南的旅游景點數了個遍,青島市民金先生說:“大橋開通后,去膠南就更方便了,對膠南的旅游拉動會很大。”
相關媒體報道: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10618/ArticelA02006MT.htm